最近在临沂罗庄区通达南路附近转悠,发现这条备受关注的取直工程有了新变化。
听附近村民念叨,湖北路以北的路段已经能跑车了,罗程路以南的主路也铺得差不多,不过绿化带和隔离栏这些配套还没弄好。
最让人着急的是湖北路到罗程路中间这段,工地上静悄悄的,钢筋水泥堆在路边晒太阳,有村民神神秘秘地说可能是赔偿问题卡住了脖子。
这条贯通兰山和罗庄的9.4公里大动脉可不简单,北起陷泥河桥,南抵南外环,是临沂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重点项目。
想想看,原来这里可是出了名的"肠梗阻",大货车和电动车挤作一团,晴天吃灰雨天蹚水。现在双向六车道配着中央护栏,按城市主干道标准建的排水照明系统,光是看着新铺的柏油路都觉得心里敞亮。特别是规划里的天桥要建在学校医院这些人流密集区,以后老人孩子过马路再不用和汽车抢道了。
不过眼下的施工进度就像临沂四月的天气,时晴时雨让人捉摸不透。北段南段热火朝天,中间段却像被按了暂停键。有懂行的街坊分析,可能是拆迁补偿谈不拢,毕竟城市发展总要触碰些利益纠葛。这事让我想起去年清河北路施工时,就因为几户人家的院子多占了两米地,硬是耽误了三个月工期。好在市里这次学聪明了,专门成立工作组协调,听说最近正在挨家挨户做工作,争取早日啃下这块硬骨头。
走在刚通车的北段路上,看见工人们正在给路灯穿"外衣",那些深灰色的防锈漆刷得一丝不苟。旁边超市王老板边理货边感慨:"修路那半年生意跌了三成,现在路通了,每天多卖三十箱矿泉水。"这话让我想起市里公布的数据,去年临沂商城物流总额冲到9334亿,新改建的铁路专用线就省了企业1.2亿运费。这条取直工程通车后,估计又能带火周边物流园,说不定能再造几个"江北义乌"的传奇。
要说最盼着通车的,还得数住在万通盛世馨园的老李头。他家门口原来是个三岔口,早晚高峰堵得电动车都挤不过去。现在新路虽然还没完全开通,但老人家每天都要拄着拐杖去工地转悠,逢人就比划:"等通了车,闺女从兰山回来看我,能省下半顿饭功夫。"这话说得实在,城市发展的红利,最终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少绕点远路么?
不过也有糟心的事,悦澜山小区的业主最近为过马路的事闹心。新建的中央护栏把小区门口的人行道取消了,去对面坐公交得多走十分钟。市住建局解释这是按国家规范设计,250米内必须设人行横道。要我说,这事就像裁缝做衣裳,既要考虑布料够不够,也得顾及穿的人舒不舒服。好在听说规划里要建8处过街天桥,要是能在小区附近加个便民通道,既保安全又方便群众,岂不两全其美?
站在罗程路施工围挡外,看着挖掘机在泥地里画出深深浅浅的沟壑,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的临沂老照片。那时候的通达路还是条坑洼的县道,拉建材的拖拉机突突冒着黑烟。如今双向六车道的景观大道上,新能源重卡拉着集装箱呼啸而过,这变化比魔术还神奇。听说等全线贯通后,从陷泥河桥到南外环只要15分钟,比现在少花一半时间,这对搞物流的师傅们来说,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。
不过城市建设就像绣花,急不得也慢不得。听说施工队最近在抢抓春季黄金期,白天铺沥青晚上安路灯,连清明假期都没歇着。有个开面馆的大姐跟我说,工人们常来她店里吃夜宵,听他们聊天才知道,光是地下管线就改了七种,光缆水管燃气管道像蜘蛛网似的,稍不注意就会捅娄子。难怪市里要派专家组驻场,这种精细活确实得摸着石头过河。
说到未来发展,规划图上的蓝图让人心痒痒。等天桥建起来,物流园转起来,这条取直路就要变身"黄金走廊"。特别是和济南联手搞的综合货运枢纽,听说要搞"海铁联运+新能源短驳"的零碳物流链,这在全国都是头一份。到时候临沂的物流车直接开进青岛港,山东半岛的货流在这里中转,想想都带劲。
眼瞅着工程进入冲刺阶段,心里既期待又忐忑。期待的是回家的路更顺畅,忐忑的是别又冒出什么幺蛾子。不过看政府网站最近更新的进度,南段配套工程已完成70%,北段正在做最后验收,中间段也开始重新勘测。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,五月份要搞个"百日会战",争取国庆前全线通车。要真能实现,今年中秋走亲戚就不用提前两小时出门了。
最后想跟大伙儿唠句实在的,城市建设没有十全十美,就像咱家里装修总会留点遗憾。重要的是多些理解少些抱怨,毕竟这条取直路修通后,受益的是整座城市的百姓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您和通达路的故事,或者对城市发展有啥好建议,咱们一起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!